喺度寫呢篇嘢嘅我,口水已經忍唔住分泌緊!講起炸豬扒,就係嗰種咬落去「咔滋」一聲,外皮金黃酥脆,裡面肉汁滿瀉嘅滋味,真係諗起都肚餓。臺灣嘅炸豬扒文化,融合咗日式嘅精髓同地道嘅風味,變化萬千,點解我哋總係對佢情有獨鍾?今日就等我呢個炸豬扒痴線佬,唔講大道理,純粹用我炸過嘅無數塊肉排(有啲成功,有更多係焦咗嘅失敗品!),同你分享由食譜、點揀料到點樣炸到完美嘅心路歷程。
食譜篇:搵到你嘅命定風味
點解食譜咁重要? 試想像,你想整日式定係臺味濃鬱嘅炸豬扒?醃料嘅鹹甜比例,直接影響成個靈魂!我試過好多版本,有時貪心落多咗味醂,結果甜到有啲膩口,成塊扒好似甜品咁,老婆仲笑我係「創意料理大師」... 陰功。所以,搵到平衡點好關鍵!
下面呢個表格,係我試勻曬坊間食譜同自己撞板無數次之後,覺得最百搭又穩陣嘅基礎比例,特別係畀屋企人食,佢哋個個都話好掂:
材料 | 分量比例 | 作用同備註 |
---|---|---|
豬里肌肉排 | 約250g一塊 | 主角!厚度1.5-2cm最理想(太薄易乾,太厚難熟透) |
蒜頭 + 薑 | 各1小匙 (磨茸) | 臺式靈魂!去腥增香,試過唔落真係差好遠 |
醬油 (濃口) | 1大匙 | 鹹味基底,醃夠時間先入味 |
米酒 | 1大匙 | 去腥,令肉質鬆軟少少 |
糖 | 1茶匙 | 平衡鹹味,帶出甘鮮(唔好手抖落多咗!) |
白胡椒粉 | 少許 | 提香,落多咗會搶味 |
五香粉 (可選) | 一丁點 (真的只要一點點!) | 增加層次風味,但太多會變滷肉feel |
醃嘅時間係魔法時刻! 我試過趕時間只醃半個鐘,結果塊扒裡面淡茂茂,得個殼有味,好失望。起碼要醃足 45分鐘到1個鐘,有時間嘅話,放雪櫃醃過夜更完美(記住要封好保鮮膜,唔係雪櫃會有味)。 炸豬扒 要入味,時間真係唔慳得!
至於粉漿,傳統日式係「麵粉 -> 蛋液 -> 麵包粉」呢個黃金三部曲。但我發現臺式好多時會喺麵粉嗰層搞搞新意見:
- 純低筋麵粉派: 最傳統,外皮會比較細緻,但冇咁脆。
- 低筋 + 太白粉/地瓜粉混合派 (我嘅偏好): (比例約 2:1) 加咗番薯粉,炸出嚟個脆皮真係唔同啲,更挺身更耐放,冇咁易「淋」,咬落去「索索」聲! (重點推薦!)
- 加蛋派 vs 唔加蛋派: 蛋液可以令麵包粉黐得更實,但有人話會令外皮冇咁乾爽。我自己鍾意落一隻蛋加少少水打勻,感覺個外殼同肉嘅連結好啲。
點解你嘅炸豬扒外皮成日分離脫落? 好大可能就係上粉步驟冇做好!記住: 拍乾豬扒表面水分 > 均勻沾粉(要拍走多餘粉)> 浸蛋液(要瀝走多餘蛋液)> 沾滿麵包粉(輕輕壓實)。 每一步嘅「多餘」都要處理好,係酥皮貼服嘅秘訣! 失敗過幾次甩皮甩骨,就知呢步幾重要。
食材篇:靚料係成功嘅一大半
講真,豬扒本身係靈魂! 以前貪平買過啲超市特價凍肉排,點知解凍後啲肉又乾又鞋,點醃點炸都救唔返。後來死死地氣走去相熟豬肉檔買新鮮嘅 豬里肌肉,阿姐仲幫我介花同拍鬆埋,嘩,嗰種肉質軟嫩多汁嘅分別,真係一試難忘!貴少少,但值回票價。你想你嘅炸豬扒係柴皮定係 juicy?
點揀靚豬里肌?
- 顏色粉嫩有光澤:暗啞或者深啡色嘅諗都唔好諗。
- 脂肪分佈要細緻均勻 (雪花紋):完全冇脂肪嘅部位炸出嚟反而容易乾柴,適量嘅油花先 juicy。
- 摸落去有彈性:按落去彈手,唔會死死實實。聞落冇雪味或者怪味。
- 厚度夠:最好自己揀塊厚切嘅,或者叫肉檔切至少1.5cm厚,自己拍鬆後都仲有厚度。
麵包粉先係脆皮嘅關鍵! 你知唔知道麵包粉都有分好多種?試過用錯真係激死!
麵包粉型別 | 特性 | 適合咩人 | 我嘅評價 |
---|---|---|---|
粗粒麵包粉 (日式 Panko) | 顆粒大、鬆散、吸油少 | 追求超酥脆、乾爽、鱗片分明效果 | 首選! 咬落去啲空氣感,真係無得輸! |
細粒麵包粉 (臺式/一般) | 顆粒細密 | 想要細緻、貼服啲嘅外皮 | 容易買到,但口感冇咁鬆化,有時感覺似炸雞粉。 |
自製新鮮麵包粉 | 用唔切嘅吐司風乾打碎 | 講究人仕,追求獨特風味 | 試過一次,好香,但顆粒好難控制均勻,費時,心血來潮先會玩。 |
油嘅選擇都影響好大! 以前屋企阿媽成日用萬年油,炸出嚟啲嘢成陣油益味,真係怕怕。炸炸豬扒,我會選:
- 發煙點高嘅油: 粟米油、葡萄籽油、芥花籽油都係好選擇。花生油好香,但發煙點有時唔夠高兼貴,同埋有敏感嘅人要留意。
- 份量要夠! 油量至少要有豬扒厚度嘅一半,最好浸過半塊扒先係「半煎炸」,咁先炸得均勻。慳油?用細煲但油深啲都得,總之豬扒要浸到油。我試過油唔夠,結果要不停反轉,塊扒炸得唔均勻,一邊深色一邊淺色,好肉酸。
- 絕對唔好用舊油! 炸過其他嘢嘅油會有雜味,好易令你塊心愛嘅炸豬扒陣味怪怪哋。我寧願用新油,炸完過濾一次,留番炒菜用。
做法篇:廚房變身戰區,追求完美「咔滋」
終於到戲肉!拎起塊醃好、上完粉嘅豬扒,我成日都會好緊張,始終成敗在此一「炸」。油溫控制,絕對係炸豬扒成功與否嘅生死線!我唔知燒爛咗幾多塊豬扒先領悟到呢點...
油溫點先算啱?
- 冇溫度計點算? 我嘅土炮方法:插支乾筷子落油中心,如果筷子周圍冒出密集細泡(好似蟹眼咁),大概就係160-170°C左右,適合落豬扒。如果泡泡又大又急仲啪啪聲,即係太熱啦(超過180°C)!
- 點解要分兩次炸? 第一次用中火(約160-170°C)炸熟透;拎起放一陣(醒肉),再用大火(約180°C)翻炸30秒左右逼油兼令外皮更脆。 呢招真係神來之筆! 試過一次唔翻炸,塊扒放一陣就開始軟身,冇咁脆口。記住:第一次炸係為咗熟,第二次炸係為咗脆!
- 落鑊要小心! 輕輕由鑊邊滑落去,唔好「掟」落去,唔係啲滾油彈到成手都係(別問我點知...好痛!)。
炸嘅過程要睇實!
- 時間控制: 第一次炸,視乎厚度,大概係 3-4分鐘 (炸到金黃色同浮起)。千祈唔好炸過龍,肉質會老!
- 翻面技巧: 見到邊緣開始變金黃就可以輕輕反轉。記住,未定型前唔好手多多成日反,好易甩皮!一塊扒炸嘅過程大概反一次就夠。
- 點樣知道熟未? 最穩陣係用針式溫度計插入最厚肉嘅地方,中心溫度要到 70-72°C。冇溫度計?用筷子篤最厚嘅地方,如果流出嚟嘅肉汁係清澈透明唔帶血水嘅粉紅色,通常都熟喇。切開睇係最後手段(會令肉汁流失)。
炸好之後嘅關鍵動作!
- 瀝油係必須嘅! 夾起嚟,喺鑊邊滴走多餘油份,再放上架或者斜放喺廚房紙上(唔好直接平放喺紙上焗住底面,會唔脆!)。
- 醒肉! 呢步好多人忽略! 炸好嘅炸豬扒,千祈唔好即刻切!俾佢休息 5-7分鐘。等熱力均勻分佈返、肉汁鎖返實(即係所謂嘅『肉汁回收』)、同埋個脆皮會更定型。即刻切?啲寶貴嘅肉汁就會流曬出嚟,塊扒會變乾柴,好心痛㗎!我試過太心急,切開即刻『血流成河』,塊扒即刻變咗『柴扒』,俾個女笑咗成晚。
切嘅時候,用鋒利嘅刀,輕輕啪落去,享受嗰下「咔滋」聲,見到粉嫩嘅肉色同啲肉汁微微滲出... 呢個時刻真係最滿足!我鍾意切條或者切件,睇心情啦。正宗日式係配椰菜絲同豬扒醬汁,但我屋企人最愛係配臺式滷肉飯,再加隻太陽蛋,邪惡但真係好滿足!一塊完美嘅炸豬扒,真係可以令人開心成日㗎。
常見疑難雜症 Q&A
Q: 點解我炸嘅豬扒外面好快燶但裡面未熟透?
A: 油溫太高啦! 外面炸燶咗,裡面仲生生哋。一定要控制好油溫,尤其是第一次炸,唔好用太大火。用溫度計或者筷子測試法確保油溫啱啱好(約160-170°C)。豬扒太厚嘅話,可以考慮拍鬆後用刀背或者肉鎚在較厚位置稍微剁幾下,等佢厚度平均啲,容易熟透。
Q: 炸豬扒出爐好脆,但放一陣就淋哂點算好?
A: 呢個真係通病!重點:
- 一定要用 粗粒麵包粉 (Panko),佢嘅結構更耐放。
- 分兩次炸(尤其係最後高溫翻炸逼油)好關鍵。
- 炸完 瀝油同放喺架上,唔好焗住佢。
- 食之前先切開。有時真係難以避免少少變軟,追求極致脆度唯有趁熱食曬佢!下次整少啲啦!
Q: 屋企冇咁多油做半煎炸,用氣炸鍋得唔得?整到脆嗎?
A: 氣炸鍋係方便,但要整到接近油炸嘅超酥脆效果比較難。建議:
- 豬扒表面 噴薄薄一層油 幫助脆皮形成。
- 用 Panko 麵包粉。
- 溫度要高(200°C 或以上)時間可能要自己試(約10-15分鐘,中間要反轉)。
- 出爐前幾分鐘可以再噴少少油幫助上色更脆。
效果會係「脆」,但係乾身啲、冇油炸咁鬆化濕潤同有油香。我覺得氣炸鍋整豬扒,比較似烤嘅口感多過炸。想食正宗酥脆口感,落油鑊始終係王道。氣炸鍋版當係另一個菜式咁睇會開心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