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佈時間: 更新時間:

叉燒酥終極指南:歷史、製作與台灣必吃店家推薦


, ,

說起叉燒酥,我總會想起第一次在台北一家老茶樓咬下去的瞬間,外皮酥到掉渣,裡面的叉燒餡熱騰騰的,甜鹹交織,那種滿足感到現在還記得。但你知道嗎?叉燒酥這東西,看起來簡單,其實背後有不少學問。今天我就來聊聊叉燒酥的點點滴滴,從它的由來到怎麼挑選好吃的,再到台灣哪裡能吃到頂級的叉燒酥。如果你是個叉燒酥愛好者,或者剛開始對這道點心感興趣,這篇文章應該能幫到你。

叉燒酥其實是港式點心裡的經典,但它在台灣也超級受歡迎,很多茶餐廳或點心店都有賣。不過,不是每家都做得好,有些地方的叉燒酥外皮軟趴趴,餡料又乾,吃了真讓人失望。所以,我花了不少時間研究,也吃了不少家,整理出這篇指南,希望你能避免踩雷。

叉燒酥是什麼?一段酥香與肉汁的邂逅

叉燒酥,簡單來說,就是用酥皮包裹叉燒肉餡的點心。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廣東點心,後來隨著港式飲茶文化傳到台灣。叉燒酥的靈魂在於兩部分:外皮和內餡。外皮通常是層層疊疊的酥皮,類似蛋黃酥那種,但更輕薄;內餡則是蜜汁叉燒肉,切碎後拌上醬料,甜中帶鹹。

為什麼叉燒酥這麼受歡迎?我想是因為那種反差感。外皮酥脆,一咬就碎,但裡面的叉燒卻多汁軟嫩,這種口感對比讓人上癮。不過,做得好不容易。我記得有一次在香港吃到的叉燒酥,外皮油膩膩的,吃了半個就覺得膩,所以品質真的很重要。

叉燒酥在台灣的變體也不少,有些店家會加入創新元素,比如用黑毛豬肉做餡,或者減糖版本,適合現代人的健康需求。但傳統的叉燒酥還是最經典,那種古早味很難被取代。

叉燒酥的製作秘密:為什麼外皮能那麼酥?

如果你好奇叉燒酥是怎麼做出來的,我簡單說一下。其實過程不複雜,但需要耐心。外皮用的是油酥皮,類似西點裡的派皮,一層油一層麵粉反覆摺疊,烤的時候油受熱蒸發,就會形成層次。內餡則是叉燒肉切丁,用蠔油、蜜糖等調味,再包進去。

但關鍵是溫度控制。烤叉燒酥的時候,火候太猛外皮會焦,太弱又不會酥。我自己試過在家做,結果外皮硬得像餅乾,餡料還漏出來,簡直是一場災難。所以,專業師傅的經驗真的很重要。

這裡有個小表格,簡單比較家庭版和專業版叉燒酥的差異:

項目家庭自製專業製作
外皮酥脆度較不均勻,易硬層次分明,酥鬆
內餡口感可能過乾或太濕多汁平衡
時間成本高,需數小時效率高,批量生產

從表格可以看出,為什麼我們通常去店裡吃比較划算。當然,如果你有時間,自製也是一種樂趣,但失敗率不低。

台灣必吃叉燒酥店家排行榜

接下來是重頭戲,台灣哪裡能吃到好吃的叉燒酥?我根據個人經驗和網友評價,整理了一個排行榜。注意,這些都是主觀意見,你可以參考看看。每家店我都盡量列出地址、價格和營業時間,方便你規劃。

先說台北地區。台北的港式飲茶店很多,但不是每家叉燒酥都出色。

台北地區推薦

第一家是「添好運」,雖然是連鎖,但他們的叉燒酥水準穩定。外皮酥脆,餡料不會太甜,一份大概120元。地址在台北信義區,營業時間到晚上10點。但缺點是人多,要排隊。

另一家是「點點心」,這家的叉燒酥比較創新,外皮加了點芝麻,香氣更足。價格約130元,地址在台北東區。我個人覺得他們的叉燒酥餡料稍微偏甜,但整體不錯。

台中地區的話,我推薦「京悅港式飲茶」。他們的叉燒酥外皮層次多,餡料用台灣豬肉,吃起來更鮮。一份100元,營業時間到晚上9點。地址在台中西區。不過,服務有時慢,要有耐心。

台中地區推薦

台中的「鵝肉城」也有賣叉燒酥,但這家比較冷門,是我無意中發現的。他們的叉燒酥尺寸大,價格實惠,80元就能吃到。但外皮有時不夠酥,要看運氣。

高雄地區,我首推「老新台菜」,雖然是台菜館,但叉燒酥做得很道地。外皮金黃,餡料多汁,一份150元。地址在高雄前金區,營業時間到晚上10點。缺點是價格偏高,但品質對得起價錢。

店名地區地址價格(約)營業時間特色
添好運台北台北信義區松壽路12號120元/份11:00-22:00外皮酥脆,水準穩定
點點心台北台北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97號130元/份11:00-21:30創新口味,香氣足
京悅港式飲茶台中台中西區公益路二段112號100元/份11:00-21:00餡料鮮美,層次多
老新台菜高雄高雄前金區成功一路266號150元/份11:00-22:00道地口感,品質高

這個表格幫你快速比較,但實際吃還是要看個人喜好。我建議週末去的話,最好提前訂位,免得撲空。

如何挑選好吃的叉燒酥?內行人的小技巧

挑選叉燒酥不是看外表就好,有些店家的叉燒酥看起來金黃,但吃起來油膩。我總結了幾個小技巧,你可以試試。

第一,看外皮顏色。好的叉燒酥外皮應該均勻金黃,沒有焦黑。如果顏色太深,可能烤過頭了。

第二,聞香氣。新鮮的叉燒酥有奶油和叉燒的混合香,如果聞到油蒿味,可能放久了。

第三,輕輕按壓。外皮應該鬆脆,按下去會碎,但不會整個塌掉。我遇過一次,外皮軟軟的,像是回潮的餅乾,那種就別買了。

另外,餡料也很重要。好的叉燒酥餡料應該濕潤,叉燒肉塊分明,不是糊糊的一團。如果你買回家,可以用烤箱稍微加熱,恢復酥脆感。

我自己有一次貪便宜,在夜市買了叉燒酥,結果外皮油到不行,餡料還少得可憐。從那以後,我寧可多花點錢去知名店家。

總之,挑叉燒酥要多試幾家,找到合自己口味的。

叉燒酥常見問答(Q&A)

這裡整理一些常見問題,希望能解決你的疑惑。

問:叉燒酥的熱量高嗎?適合減肥吃嗎?
答:叉燒酥的熱量不算低,因為外皮有油,餡料有糖。一份大概200-300大卡,偶爾吃可以,但如果你在減肥,最好控制份量。我個人覺得,美食當前,偶爾放縱一下沒關係。

問:叉燒酥可以放多久?怎麼保存?
答:新鮮的叉燒酥最好當天吃完。如果想保存,放冰箱冷凍可以放一週,但復烤後口感會差一點。我試過冷凍後再烤,外皮沒那麼酥了,所以建議現買現吃。

問:素食者可以吃叉燒酥嗎?
答:傳統叉燒酥有肉,不適合素食者。但現在有些店家推出素叉燒酥,用豆製品模仿叉燒口感,你可以找找看。不過我沒吃過素的,不知道味道如何。

這些問題都是網友常問的,希望對你有幫助。如果你有其他問題,歡迎留言討論。

我的叉燒酥體驗:一次失敗的在家自製嘗試

最後分享我的個人經歷。去年疫情期間,我閒來無事,想試著自己做叉燒酥。上網找了食譜,買了材料,結果從揉麵團開始就出問題。麵團太濕,摺疊的時候黏得到處都是。

烤出來後,外皮像石頭,餡料還漏餡,整個廚房一團糟。那次經驗讓我更佩服專業師傅。所以,如果你沒時間,還是去店裡吃吧,省事又美味。

總的來說,叉燒酥這道點心,雖然簡單,但蘊含不少功夫。從歷史到現代變化,再到台灣的在地化,都值得細品。希望這篇文章讓你對叉燒酥有更深的理解,下次吃的時候,能多一份欣賞。

對了,如果你有推薦的叉燒酥店家,也告訴我,我很樂意去試試。美食這條路,永遠探索不完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