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佈時間: 更新時間:

素食水餃:招牌私房食譜、冷凍秘訣與健康益處



身為一個把菜市場當廚房、冰箱冷凍庫永遠堆滿各種餃子的貪吃鬼,我對素食水餃的熱愛簡直到了痴迷的程度。還記得第一次吃到驚為天人的素餃,是在一間隱身巷弄的佛堂附設小食堂,那種清新卻不失滿足感的滋味,徹底顛覆了我對「素食=無聊」的刻板印象。從此,尋找、品嚐、甚至動手包製美味的素食水餃,就成了我美食地圖上最重要的一塊拼圖。市面上選擇這麼多,到底怎麼挑?自己包會不會很難?今天就來嘮嘮我這些年累積的真心話。

市售怎麼挑?我的踩雷血淚經驗談

說真的,走進超市冷凍櫃,看到五花八門的素食水餃包裝,剛開始我也很頭大。有次貪圖特價,買了一款包裝超美的回家,結果煮好一咬下去…哇咧,內餡糊糊爛爛,菜味很生,還有股奇怪的豆腥味,簡直想整盒倒掉(還真的倒了一半)。這種經驗多了,也練就我一套挑選心法:

  • 「全素」標章看清楚: 這不用多說吧?純素的朋友一定要認明臺灣的「全素」標示(常是一個綠色的圓圈標章),奶蛋素就看個人需求啦。我個人偏愛全素口味,感覺更純粹。
  • 成分表是照妖鏡: 別只看正面廣告詞!翻過來看成分表才是王道。蔬菜種類(高麗菜、青江菜、香菇…)排越前面通常含量越多。看到一堆看不懂的化學名詞(什麼修飾澱粉、黏稠劑、鮮味劑)寫得落落長的…嗯,我就默默放回去了。餃子皮成分單純點(麵粉、水、鹽)比較好。
  • 內餡「實料感」是關鍵: 有些素食水餃為了模仿肉的口感,會用一堆大豆組織蛋白填充。我不是說不能用,但比例太高,吃起來就真的很像在嚼泡水的豆渣,毫無蔬菜的鮮甜和口感。我偏愛能吃到明顯蔬菜顆粒、香菇丁、豆乾塊的那種,口感豐富多了。
  • 冷凍櫃溫度夠嗎? 這點超重要!如果看到冷凍櫃玻璃門起霧、裡面的餃子軟趴趴或者結霜結一大塊,別猶豫,立刻換一家買!這種儲存狀態的餃子,煮起來破皮機率高,味道也容易走鐘。

分享一下我個人近期吃過覺得還不錯(或很雷)的幾款市售素食水餃,給大家參考避險:

品牌/品項 價位 (約略/盒) 我的真心評價 推薦指數 (★)
義X 高麗菜鮮菇水餃 NT$ 120 – 150 高麗菜脆口香菇香氣足調味適中,皮算Q,CP值不錯的家常款。 ★★★★☆
灣X碼頭 田園蔬菜水餃 NT$ 180 – 220 貴!蔬菜種類多但切太碎,口感偏軟糊,豆味稍明顯。吃名氣成分居多。 ★★☆☆☆
奇X 香椿素餃 NT$ 150 – 180 香椿味濃鬱,愛的會很愛(像我),不愛的覺得像樟腦丸!內餡有豆乾丁增加口感,皮稍厚但耐煮。特色鮮明款。 ★★★★☆ (愛香椿者)
市售無名散裝素餃 (傳統市場) NT$ 80 – 100 地雷區!有次貪便宜買到皮超厚,內餡全是便宜冬粉和豆皮,調味死鹹…從此不敢亂買。 ★☆☆☆☆

(評價純屬個人主觀口感,價位隨通路波動) 挑市售餃子真的是一門學問,有時踩雷踩到會火大。後來發現,想吃最對自己胃口的,乾脆自己動手包還比較實在!其實沒想像中難啦。

在家動手包!我的招牌私房素食水餃食譜

自己包最大的好處就是:愛吃什麼就放什麼! 完全客製化。分享兩款我實驗多次,家人朋友都按讚的配方:

食譜一:經典高麗菜香菇素餃

這款就是臺灣人最熟悉的家常味,清爽百搭,成功率超高!

  • 食材 (約包 60-70 顆):
    • 水餃皮: 1.5 包 (約 60-70 片,買現成的省事,記得挑厚薄適中的)
    • 高麗菜: 1/4 顆 (約 400g,選重一點的比較脆甜)
    • 乾香菇: 8-10 朵 (中型,香氣來源!泡軟切丁,泡香菇的水留著)
    • 豆乾: 4-5 塊 (滷過或五香的最好,切小丁)
    • 紅蘿蔔: 1/3 條 (約 80g,切細丁或刨絲)
    • 芹菜: 2-3 根 (取莖,切細末,增添香氣口感)
    • 薑末: 1 大匙 (約 15g,提味去寒)
    • 調味料:
      • 麻油: 1.5 大匙 (香氣關鍵!)
      • 白胡椒粉: 1 茶匙
      • 鹽: 1.5 茶匙 (或依個人口味調整)
      • 糖: 1/2 茶匙 (提鮮用)
      • 香菇素蠔油: 1 大匙 (增加風味層次)
      • 太白粉或樹薯粉: 1.5 大匙 (幫助餡料黏合)
  • 做法:
    1. 備料: 高麗菜切碎或刨絲,撒上 1 茶匙鹽抓醃 10-15 分鐘,讓它出水變軟。之後用力把菜汁擠乾!這步超重要,不然包的時候會出水破皮。擠出來的高麗菜汁可以留一點點備用。香菇泡軟切丁,豆乾、紅蘿蔔、芹菜都切碎末,薑磨泥。
    2. 炒香: 鍋裡下一大匙油(可用一般植物油),爆香薑末,接著放香菇丁炒出香氣,再放豆乾丁炒到有點乾香。最後下紅蘿蔔丁稍微拌炒。關火放涼。
    3. 拌餡: 把擠乾的高麗菜、炒好放涼的香菇豆乾料、芹菜末通通放大盆。加入所有調味料:麻油、白胡椒粉、剩下的鹽(約半茶匙)、糖、香菇素蠔油、太白粉。
    4. 關鍵步驟: 用手均勻攪拌、抓捏!不是用筷子拌喔,要像按摩一樣,抓到餡料感覺有點黏性、所有材料都均勻混合。這時可以試試鹹淡(可以取一小匙用微波爐叮 10 秒試味),不夠再補鹽或蠔油。如果覺得餡太乾,可以「非常少量」地加入一點點之前留的高麗菜汁或香菇水(一次加一點點,拌勻看狀態),但千萬別加太多又變濕!
    5. 開包: 接下來就是包餃子時間啦!現成的餃子皮邊緣抹點水比較好黏合。餡料別貪心放太多,特別是新手,否則容易煮破。包好放盤子記得灑點乾粉防沾黏。
    6. 煮食: 滾水下餃子,用鍋鏟輕輕推底別讓黏鍋。水滾後加一碗冷水,重複「滾了加冷水」的動作約 2-3 次(看餃子大小),看到餃子都膨脹浮起,皮變透亮就差不多熟了。撈起開動!

這款素食水餃吃起來就是滿滿的蔬菜清甜,香菇和麻油的香氣很加分,豆乾提供了紮實的口感,冷掉也好吃,當便當菜很適合。

食譜二:季節限定 – 鮮筍雪裡紅素餃

這款是春夏綠竹筍盛產時我的最愛!帶著微微的酸香和脆感,非常開胃。

  • 食材 (約包 50-60 顆):
    • 水餃皮: 1.5 包 (約 60-70 片)
    • 綠竹筍 (煮熟): 1 支 (中型,約 300g,切小丁)
    • 雪裡紅 (酸菜): 150g (洗淨並用力擠乾切碎,鹹度不一,注意調整鹽量)
    • 豆皮: 3-4 片 (炸過的那種,泡軟擠乾切丁)
    • 乾木耳: 1 小把 (泡發切絲再切丁)
    • 嫩薑末: 1 大匙
    • 調味料:
      • 麻油: 1 大匙
      • 白胡椒粉: 1 茶匙
      • 糖: 1 茶匙 (平衡雪裡紅的鹹酸)
      • 鹽: 「先不加」!等拌好試味再決定 (雪裡紅本身很鹹!)
  • 做法:
    1. 備料: 竹筍買市場煮好的或自己煮(冷水下鍋煮透,放涼再切)。切小丁。雪裡紅一定要洗!泡水 5-10 分鐘去掉過多的鹽分和酸澀味,然後用力、用力擠乾水分,再切碎。豆皮泡軟後也擠乾切丁。木耳泡發切小丁。薑磨泥。
    2. 拌餡: 所有切好的材料(竹筍丁、雪裡紅碎、豆皮丁、木耳丁、薑末)放入大盆。加入麻油、白胡椒粉、糖。
    3. 試味調鹹: 這時不要加鹽!先徹底拌勻,取一小匙餡料用微波爐叮 15-20 秒試吃。因為雪裡紅鹹度差很多,這時再決定要補多少鹽(通常只需要一點點,甚至不用!)。覺得餡料有點散?同樣可以加 1 大匙左右的太白粉幫助黏合。
    4. 包與煮: 同樣的方法包好。煮法跟高麗菜餃子一樣。這款素食水餃煮好後,筍子的清甜爽脆和雪裡紅的特殊風味結合,非常爽口,沾點辣椒醬油更是一絕!夏天沒胃口時吃這個超棒。

自己包的成就感真的無價,而且用料看得見,吃得更安心。包多了一次吃不完?沒關係,我們來處理冷凍儲存。

冷凍儲存有訣竅,別讓美味變悲劇

唉,講到冷凍就想到慘痛教訓。有次心血來潮包了一大堆,開開心心直接丟冷凍庫。結果要煮時發現…餃子們全部黏成一大塊「冰磚」!硬掰開的下場就是皮破餡流,煮出一鍋餃子湯,心都在滴血。後來學乖了,冷凍儲存步驟要做好:

  1. 託盤冷凍法: 包好的素食水餃先不要急著裝袋!找一個大盤子或烤盤(如果沒有,用乾淨的砧板也行),鋪上烘焙紙或保鮮膜(防沾),把餃子一顆顆擺好,中間留點空隙別碰到。整盤放進冷凍庫。凍個 1.5 – 2 小時,直到餃子變「石頭」一樣硬梆梆。
  2. 分裝入袋: 這時就可以把硬梆梆的餃子們倒進冷凍專用保鮮袋或密封盒裡了。盡量擠掉袋內空氣再封緊。記得在袋子上寫口味和日期!不然過陣子絕對忘記裡面是什麼餡。
  3. 煮冷凍餃: 煮的時候不需要解凍!一樣滾水下鍋。因為餃子已經凍硬了,下鍋後要輕輕用鏟子推開,避免黏鍋底。煮的時間會比現包的稍微久一點點,加冷水的次數可能要多一次(共 3-4 次),確保內餡熟透。

這樣儲存的冷凍素食水餃,放個一兩個月沒問題,煮起來幾乎跟現包的一樣好吃,不太會破皮。

吃素餃不只環保,身體也輕盈

說實在的,剛開始吃素食水餃只是為了換換口味,但吃久了發現身體感覺真的不一樣。傳統豬肉餃好吃歸好吃,但吃多容易覺得肚子脹脹油膩膩。換成蔬菜為主的素餃,尤其自己包能控制油鹽量,吃完腸胃負擔小很多,感覺比較清爽舒服。

當然,素食水餃的好處不只這樣:

  • 膳食纖維滿滿: 高麗菜、香菇、筍子、木耳、紅蘿蔔…這些蔬菜都是纖維質的好來源,對嗯嗯順暢很有幫助!
  • 低膽固醇: 沒有動物性脂肪,對關心心血管健康的人很友善。
  • 熱量相對低一點: (前提是油別放太多!)比起油脂豐富的肉餡,純蔬菜餡的熱量通常較低,對於控制體重的人是個不錯的選擇(但餃子皮還是澱粉,適量吃喔)。
  • 環保愛地球: 減少畜牧業的碳排放,為環境盡一份小小的心力。
不過也要提醒,市售的有些為了口感,油和調味料可能下手不輕,購買時記得看成分。自己包最能掌控健康度。

(Q&A) 素食水餃常見疑惑解答

  • Q: 素食水餃煮好很容易破皮,怎麼辦?
    A: 破皮常見原因有幾個:1) 餡料太濕(菜汁沒擠乾!) 2) 包的時候餡放太多,皮撐太薄 3) 冷凍儲存不當,餃子黏在一起硬掰開時傷到皮 4) 煮的時候水不夠滾就下鍋,或下鍋後沒立刻攪動導致黏鍋底。針對原因改善就能大幅降低破皮率。
  • Q: 冷凍素食水餃可以直接用煎的嗎?
    A: 當然可以!而且冰花煎餃超好吃。方法:平底鍋熱油(不用多),冷凍餃子不需解凍直接排入,煎約1分鐘讓底部微焦。接著倒入「麵粉水」(約餃子1/3高,比例:1大匙麵粉+10大匙水+幾滴油拌勻),蓋上鍋蓋,用中火煎到水快收乾(約10-12分鐘)。開蓋轉中大火,把剩餘水分收乾,底部形成漂亮冰花即可關火。拿個大盤子蓋在鍋上,快速翻轉,整片煎餃就完美落在盤中!
  • Q: 除了沾醬油,素食水餃還有什麼推薦的沾醬?
    A: 變化可多了!我的私房沾醬:1) 蒜蓉醬油醋:醬油+烏醋(或檸檬汁)+冷開水(1:1:1)+蒜末+一點點糖+香油。 2) 芝麻醬風味:無糖芝麻醬+醬油+冷開水慢慢調稀+一點點糖+辣油(可選)。 3) 酸辣風:醬油+烏醋+香油+生辣椒末+香菜末。 4) 純粹派:直接淋上好的冷壓芝麻油加一點點鹽!試試看,找出你最愛的那一味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